2025-10-11
走神提不起劲、难适应节奏?假期后遗症找上门?别愁!今天,RGSG小学部直接把“假期快乐”续上了!
想玩传统?蹴鞠射门、投壶猜谜、非遗吹糖人安排上;想秀创意?画脸谱、DIY舞龙装饰,还能给生肖泥塑加上“西方魔法帽”;想练双语?用英语讲汉服形制、介绍茶道步骤,外教都听得超认真!
从汉服秀到非遗体验,从趣味游戏到双语文化课堂,RGSG每个角落都藏着惊喜,满校园的热闹劲儿,让孩子“无缝衔接”校园!
把「收心」变成「好奇心」
我就不信你忍得住!
节后听课坐不住?RGSG提前两周的分层文化课堂,早已经把知识点变得好玩。这颗假期前就埋下的好奇心,让同学们对今天充满了期待。
低年级的课堂里,老师一边讲舞龙的吉祥寓意,一边带大家练舞龙的绕圈、摆尾、穿花动作,笑着对比国外狂欢节巡游,“他们戴面具庆祝和我们舞龙一样,都是在期待好日子的来临!”
高年级的“双语文化探索”更对胃口:用英语聊茶道,写“温杯、投茶、注水”的步骤;讲汉服时,认真琢磨“交领右衽”的英文表达;连南京的夫子庙、明城墙,都成了文化笔记里的素材。
放假期间,每个班级还围绕传统文化创作特色作品,节后汇总时,学校展板瞬间变成“文化打卡墙”——有画嫦娥奔月的,有做迷你明孝陵模型的,路过的同学都忍不住停下讨论,“节后综合征”早被这份热闹冲散了。
▲杜昊桦同学个人书画展
让「生疏」变成「归属感」
剧场盛宴来袭
节后难融入?未来剧场,一场中西融合的文化表演,让所有同学都找回了参与感。
开场的《青花瓷》独唱温柔又有韵味;金色龙身跟着鼓点翻飞,师生的舞龙表演直接点燃全场;一、二年级小朋友的合唱奶声奶气,却格外认真。
四、五年级的“升级版汉服秀”更为惊艳;中华知识竞答环节,同学们抢着回答“重阳登高”的学问,外教老师也跟着凑热闹,慢慢摸清了中国文化的小知识点。
从 「后遗症」到「嗨不停」
RGSG的“过渡秘诀”藏在细节里
节后懒得动?中庭的互动体验区早已备好了“景区同款”甜蜜诱惑:鲜花饼、冰糖葫芦,再加上超有趣的项目,孩子们根本闲不住!
手工区里,茶道、香囊制作超受欢迎,同学们捻着茶叶、穿起彩线,做完香囊还主动用英语跟外教介绍“这是驱蚊的”;泥塑区,大家捏生肖、画脸谱,有人还脑洞大开给生肖虎加了“西方魔法帽”,笑着说“中西合璧才最酷”。
舞龙DIY区,同学用英语讲解“红色代表喜庆,金色代表财富”,外籍同学听得认真,手里的纸龙越贴越漂亮。
游戏区更是欢乐聚集地:蹴鞠比赛里,同学们瞄准射门点,跑着跑着就忘了“假期的懒劲儿”;投壶区前,大家排着队丢箭;诗词配对游戏里,老师和学生对上暗号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”,玩着玩着,就悄悄巩固了文化知识。
还有更多非遗体验:吹糖人、螺钿、宋锦……同学们排着队,看着糖稀变成鲸鱼、贝壳片拼出花纹,眼里满是跃跃欲试。原本节后“不想参与”的娃,反而主动排队、积极尝试,从被动应付变成了主动投入。
不搞“强制收心”,而是用“趣味文化”勾住孩子们的注意力。
RGSG用一场有温度、有乐趣的文化活动,让孩子们从“假期状态”自然切换到“校园状态”,不仅驱散了节后综合征,还悄悄种下了文化自信和跨文化理解的种子。
文化周虽然落幕了,但同学们对文化的好奇、对跨文化交流的热情,才刚刚开始!